【简介】
【本书简介】《汉英对比与翻译》对主要汉英差异重新进行了整合,推导出适用于汉英和英汉翻译的方法体系和技巧体系,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翻译方法和技巧具有语言针对性和翻译方向针对性,对推动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从而对深化中华文明与英语文明交流互鉴带来十分有益的帮助。
【本书特点】
1.以翻译为主体,聚焦意义翻译。本书从汉英对比的角度来看翻译行为,主要讨论翻译行为所牵涉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体系。突破当前主流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共性研究的局限,强调翻译是翻译意义,从翻译意义的角度对翻译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行了描写,为翻译实践和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
2.区分抽象方法与具体策略,摒弃形式导向,立足意义转换。传统上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最大的问题是它们都没有凸显语言针对性和翻译方向针对性。本书提出,翻译方法源于两种语言差异,是稳定的,与语境无关,因而也是抽象的,而策略和技巧是存在于语境之中的,是具体的。本书中方法和技巧是基于翻译意义而提出的,认为翻译问题基本上来自意义转换,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3.探讨了不同文体翻译的共性与个性。传统上讨论不同文体翻译实践的时候,如科技翻译,多局限于专业词汇和句子的长短,没有集中在不同文体文本所表现的功能和表意特征上。本书初步尝试根据翻译方法和技巧体系以及一些观察描写多种文体翻译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强调对不同文体翻译实践的适用性。
4.从意义对比角度丰富了汉英差异的认识。英语的词义和标点符号的功能比汉语更加丰富。本书反映了英语句子的字面意义或者命题意义也存在比功能相同或相似的汉语结构的字面意义或命题意义更加丰富的趋势。
5.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书在理论层面,推进汉英双向翻译的方法论体系建设,为双向翻译的排他性研究奠定基础,助力审视译者主体性行为、创造性叛逆等翻译现象,提高汉英语言与文化差异研究的系统性;在应用层面,本书的翻译方法论体系与翻译效果相关性强,能较好解释传统上概括性很强的译文判断并助力预测译者母语、文体对翻译的影响,为当前中国文化的输出与引进提供策略参考,同时助力改变汉英双向翻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关度不够的局面。
【目录】